主题:压垮房价的最后一块大石:产能过剩,经济衰退

发表于2013-03-13

光大证券分析师周励谦称,三年以后,目前国内风电整机行业产能已经攀升至30吉瓦~35吉瓦之间。而2011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不仅没有进一步增长,反而首次出现负增长,含中国的全球新增装机增速低于不含中国的全球新增装机增速。
2011 年新增吊装风机装机容量 17.63吉瓦,同比下降6.9%。根据国家能源局所核准的项目预计,2012年约新增装机16.62吉瓦,进一步减少6%。按照这一市场需求预测,国内风电市场过剩50%以上。
由于过去几年利润驱使,所有厂商都在大规模扩张,其中大型厂商扩张也非常迅猛。以金风科技为例,根据本报统计,公司目前的产能达到6 吉瓦以上,但是2011年风力发电机销量只有3.1吉瓦。中金公司分析师甚至预计,今年其实际交付量只有2.7吉瓦。
这也意味着,金风科技的产能利用率只有一半。
由于产能过剩、竞争激烈,风机价格最近几年大幅下滑。短短4年间,风电机组单位千瓦报价也从7000多元降到了3000多元,从之前的供不应求很快就变成了严重供大于求。
中国风能协会上述专家告诉本报,市场需求下滑与风电行业弃风严重有关,2011年,全国预计约有100亿千瓦时左右风电电量由于电网调度限电原因被限发而损失,占总装机容量的16%左右,其中甘肃限电比例最高,为25.25%,内蒙古和吉林分别为23.10%和21.02%。

发表于2013-03-13

正是这样有巨大吸引力的市场,引得不少企业一哄而上盲目抢食。但是这里面的大部分“先吃螃蟹”者非但没有尝到甜头,反而成为了争夺路上的先驱。
LED照明灯具行业准入门槛很低,很多小规模、小作坊企业也可以很容易地进入。但是这些只想“捞一笔”的企业进入之后只是一味炒作节能的概念,却无法做到真正节能。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以及原材料成本上升所带来的压力,这些企业不惜以牺牲质量为代价,一味依靠价格战进行竞争。这种盲目的进入以及低端竞争,导致了整个LED照明市场混乱无序、难以管理。

发表于2013-03-13

“去产能化”成为中国家具业解决危机最根本的办法

  中国家具业的危机表现在严重的产能过剩方面,而解决这场危机最根本的方法在于“去产能化”。———上海市家具研究所副所长许美琪
一边是家居卖场大量撤场,一边是新的更大卖场不断在开,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陈宝光
红星美凯龙琶洲店倒闭是否会带来连锁反应?中国家具业展会的规模是否太大?日前,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陈宝光、上海市家具研究所副所长许美琪等重量级人物在松山湖中国家具论坛首场活动中现身说法,从专业角度解读当前家具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危机表现在产能过剩
“2012年中国家具业面临着极为复杂的经济形势。”上海市家具研究所副所长、教授许美琪在发言中表示,当前,国内市场由于宏观调控影响,家具业出现了萧条局面。同时,国内劳动力价格不断提高,原辅材料涨价,生产成本急剧上升。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在增加,而且面临着更多的贸易壁垒和非贸易壁垒。中国家具业的发展到了一个转折点,企业升级转型迫在眉睫。

发表于2013-03-13

许美琪说,2008年金融海啸引发全球性经济衰退,但中国家具在随后的3年里仍保持高速发展态势,2011年中国家具业的总产值达到1.01万亿元(1540亿美元),出口额达到388亿美元。从今年的形势看,“家具业的好日子似乎真的到头了”,中国家具业的危机表现在严重的产能过剩方面,而解决这场危机最根本的方法在于“去产能化”。
大卖场应向产业品牌转型
“今年家居卖场撤场现象大量出现,这是商业地产升值的表现。”针对红星美凯龙琶洲店倒闭事件,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陈宝光分析,国内多数家居卖场都是租赁物业经营,逐年上涨的租金早已令驻场商户不堪重负,商业地产升值是压垮“二房东”的关键因素。
陈宝光举例说,拥有220万平方米经营规模的香河家居卖场,今年租金由120元/平方米降至80元/平方米以下,商户生意都十分困难。尽管如此,旁边又开了一家经营面积在500万平方米以上的超大型家居卖场,“一边是家居卖场大量撤场,一边是新的更大卖场不断在开,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

发表于2013-03-13

  许美琪教授表示,大卖场“贪得无厌”的扩张必将自食恶果,像红星美凯龙、吉盛伟邦这样的连锁企业,应主动由商业品牌向产业品牌转型,才能避免行业出现大的动荡。
未来或现100万m2家具展
当前国内的家具展越办越大,展会是否过多过滥了?深圳家具协会会长黄伟业说,自己的家具厂第一次参展时,展位只有9平方米,现在每次参展已经达到了2000平方米。一年两次参展,每次拿大展位,是为了企业的脸面,也可以说是很多企业被展会“绑架”了。但参展过频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一些成长型的家具企业很不利,“这两年行情不好,有些家具企业交了展位费也不去参展,觉得没有效果。”
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陈宝光认为,目前经济压力下,家具企业的转型之路很痛苦,面临产业转移和品牌升级的挑战。企业关键要找准自身定位,“学会放弃”。陈宝光表示,今年秋季上海家具展的规模预计达到50万平方米,展位依然紧俏,预计10年内中国将出现规模在100万平方米的家具展,“所以家具企业要有信心,亚洲家具制造业的上升仍是大趋势。”

发表于2013-03-13

  汪鸣透露,包括海亮股份在内的铜加工企业,目前的开工率在80%左右,在经历了2008~2010年三年的高利用率时期之后,2011年铜加工材产量增长已经出现减缓,而企业产能的扩张速度并未减缓,可以预期的是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必将出现下滑。(编辑谢达斐)
而一家铜加工企业的内部人士更是告诉记者,由于铜价的长期高企导致铜加工产品的价格随之提高,使得下游厂商和消费者开始寻求价格相对低廉的铜产品替代品,比如在2000年至2010年的十年内,管材的产量份额就减少了6个百分点,主要就是出现了被其他物料所替代的情况,比如铝和塑胶。“现在除电力行业对于铜产品的应用仍继续保持相对稳定外,其他行业都开始使用或者计划尝试使用铜产品替代品。”
与此同时,我国的铜管产品,还开始遭受到越来越多国外反倾销反补贴的制裁,实施贸易保护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自2003年中国铜管实现净出口之后,国内铜管的净出口量逐年放大,至2008年中国铜管的出口量已达到21.8万吨,净出口量接近18.8万吨。但是,此后中国铜管的出口量出现了稳步下降,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的铜管产品开始遭受到国外的贸易制裁。
汪鸣透露,目前,美国、巴西、加拿大已经陆续对我国出口的部分铜管件产品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这意味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铜管(含铜管件)的净出口量将难以达到之前的高点,而且不排除我国铜加工企业遭遇其他铜管出口目标国反倾销的风险。
为了应对国外愈演愈烈的贸易壁垒,海亮股份、金龙铜管等铜加工巨头已经选择到国外建厂,比如海亮股份就已经在越南建设了铜加工厂。如果中国的铜管出口政策和海外贸易壁垒未来更加严厉,公司也不排除继续寻求海外建厂投资的可能。

发表于2013-03-13

纺织行业产能过剩 市场低迷倒逼产业升级
虽然不少纺织企业已经习惯了行业好几年、坏几年的周期节奏,但他们对今年的市场行情却显得有些缺乏信心。其实,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整个行业的困境就已开始显现,只是在金融政策的扶持之下,行业产能井喷式的增长,将这些问题暂时掩盖了。2011年下半年,随着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劳动力成本增长等因素的持续发酵,产能过剩造成的产业困局再次凸显。有关人士甚至估计未来3~5年内整个行业都不会太好过。

发表于2013-03-13

化纤行业产能过剩库存增长迅速

“已经没法再做了。”电话那头,张建平(化名)的声音略显低沉,“5月28日的报价跌到每吨15700元,比前一天又跌了50元。”
他提及的报价,是指粘胶短纤的行情。就在记者一周前致电张建平的时候,粘胶短纤的价格还在16050元/吨,短短一周跌去350元。实际上,就在一年前,这个价格还能达到21000元/吨。
“一年下跌超过20%,这个行业再做下去就只能倒闭了。”张建平悲观的预期。
这不是他一个人面对的局面。2011年以来,由于受到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影响,粘胶短纤价格较之往年波动加剧,从2011年初28500元/吨下跌到12月份15000元/吨,跌幅高达47.36%。

发表于2013-03-13

这不仅让张建平这样的粘胶短纤中小企业举步维艰,对于沈学如亦是非常困难,其控制的粘胶短纤巨头——澳洋科技去年遭遇大幅亏损。
记者调查后发现,粘胶短纤价格的下滑,仅仅是化纤行业景气度下滑的一个缩影。目前,整个化纤行业都处于周期的底部,且复苏艰难。
库存增长迅速
张建平在张家港市经营一家化纤企业,规模不大。
2010年11月,记者刚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忙得不可开交。那个月,粘胶短纤的价格一度达到30800元/吨。
此一时,彼一时。
粘胶短纤价格,在去年春节后出现了先升后降的局面。
“节后一般是传统的产品销售旺季,由于各种因素影响,粘胶短纤却并没有保持价格坚挺的态势。”张建平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从去年3月下旬开始,需求下降,整体价格一路下跌,开工率大幅下降,库存商品逐渐增加,我的日子也开始越来越难过。”
2011年5月7日,18家粘胶短纤生产厂家以及部分贸易商在张家港,召开了2011年度第三次粘胶短纤会议,张建平亦参与其中。
“当时就有企业的库存达到了40天,我们是30天左右。”张建平告诉记者,去年5月行业的整体开工率在75%左右,粘胶企业已进入大面积亏损,“我们在后期通过减产稳定市场价格,努力扭亏,但是情况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去年还是亏了不少。”

发表于2013-03-13

澳洋科技的情况同样让人担忧。
根据公司2011年年报显示,其去年净利润为-6.96亿元,较2010年1亿元同比下降792.61%。粘胶短纤毛利率为-3.26%,同比下降16.56%。
此外,澳洋科技去年资产减值损失为28441.36万元,同比增加19461.52%。主要原因是,其2011年末存货成本大幅高于可变现净值,最终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所致。
天相投顾研究员张淑龙认为,澳洋科技此次计提,消化了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高价采购的原料,预计未来不会出现如此大规模的资产减值计提。
“澳洋科技毕竟是大公司,库存算是控制得不错,我们就惨了。”张建平坦言,目前粘胶短纤的毛利率全是负的,自去年下半年裁员三分之一后,“今年春节我又辞退了一批工人,就这样,开工率还不足一半,我现在也不敢接订单,接了就亏,等把库存消化掉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