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3|4|5|6|7|8|9|下一页
/9页

主题:偏执才能成功,这是北大的一个今年大四的学生的经历,看过之后才能知道什么是牛人

发表于2013-01-06

发信人: NoExcuse (军中无戏言), 信区: Intern
标  题: The Story of a Paranoid,一个偏执狂的故事(1)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8年09月28日14:57:09 星期天) , 站内信件

我曾掉进无数河流,希望后来人不要重蹈覆辙。
——以此文献给所有关心、帮助、支持过我的家人、老师、领导、同事、师兄师姐和朋友
们。

写在前面的话
本文是应某些朋友的要求写求职回忆录,全是自己的切身体会,尽量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但部分涉及商业机密的内容不予披露,请大家不要询问。希望本文能对师弟师妹们有所帮
助。祝大家都能有好的发展。
全文想不出更好的题目,定为《The Story of a Paranoid》,不过章节题目全都是经典
的书名(或者稍微改动过的经典的书名)。大家不看我的文章,把这些书看了说不定会更
有帮助,呵呵。

发表于2013-01-06

章节目录
第1部分:Preface: The Maverick and His Dream
第2部分:Chasing Daylight
第3部分:Straight from the Gut
第4部分:Swimming Across
第5部分:Who Says Elephants Can't Dance
第6部分:Pour Your Heart into It
第7部分:Epilog: 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

发表于2013-01-06

为了避免大家阅读麻烦,本文中部分公司名称采用简写

McKinsey – McKinsey &Company
BCG – 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Monitor – Monitor Group
Bain – Bain &Company
RB – Roland Berger Strategy Consultants
Analysys – Analysys Consulting International
Sinosure – China Export and Cred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Sinosure
Universum – Universum Communications

发表于2013-01-06

版权声明
(1)允许在网络上转载,请注明“The Story of a Paranoid,一个偏执狂的故事,by
Victor LIU”字样
(2)转载时请转载第1至第7所有部分,不得“断章取义”,不得自行修改任何内容
(3)未经作者书面同意,不得公开以任何纸质方式发表或发行,包括收入任何书籍,特
别不得以任何方式获取商业收入和商业利润

发表于2013-01-06

“这是一个特立独行者”——不熟悉我的人往往如此评价我。其实,我只是不太喜欢随大
流,不关注其他人的评价,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并且强迫自己不断努力而
已。
“我从来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我的初中、高中、大学生活都和其他人不同。”这是我
对面试官关于我track record问题的回答。当初中的同学们都在努力学习课程的时候,我
翘掉所有课程,把自己关进学校一间小小的办公室里,做完了几乎所有可以拿到的初中物
理竞赛题,初中毕业时,我拿着物理和英语两项竞赛的全省第一名进入高中的理科实验班
;当高中所有人都在冲击竞赛奖项、为高考而努力奋战时,我独自一人在不到10平方米的
学生会办公室里整理编写出40多万字的学生会制度化建设材料,高中毕业时,我手握中央
电视台2个英语竞赛的全国前二、美国高中交换经历、3个省级和国家级科技创新大赛奖励
,以全国十佳、省级优秀学生的身份获得北京大学保送生的资格,进入这个待了4年的园
子。

发表于2013-01-06

只因心中有梦。
Chasing Daylight

如果现在的我是所谓的“牛人”的话(其实很反感这种称呼),我相信任何“牛人”的背
后都有些难为人知的事情而且并不那么耀眼甚至灰涩。
——Tow,《生活:依然奔跑在路上》

大一的开始是在迷茫和慌乱中度过的。关于那段日子发生的事我总不愿多提,总之是一个
痛苦抉择的过程。不过有三个人我一定要特别感谢,凯哥、健哥和龙哥,谢谢你们的关照
!小弟让你们失望了,对不起。
在反复思考、反复权衡之后,做出了上大学以来第一个最正确的决定——辞去所有的学生
“干部”工作(当然因为客观原因拖到第二学期才全部执行完)。我至今记得,那天是2
006年3月4日,距我开始担任学生干部4567天,很好记的一个数字。这个数字承载着我太
多或是美好、或是艰辛的回忆。

发表于2013-01-06

辞掉工作后生活开始变得悠闲起来,除了上课几乎没有任何事情想做,也没有任何事情可
做。于是和女友在未名湖边盖满我们的脚印,吃遍北京大大小小的街道中大大小小的餐厅
,通宵K歌(她唱我听)。没有烦恼,更没有追求。
学期结束,除了坚定和我在一起的女友和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GPA,我什么都没有。(当
然,我更愿意理解成“除了一些次要的东西,我什么都没失去”。)

发表于2013-01-06

一个偶然的机会拯救了我。
通过某种途径知道有一个“TILIP(Tufts Institute for Leadership and Internation
al Perspective)”项目在招人,于是去听宣讲会。那时觉得能去香港实习、美国交流是
相当了不得的事情(实际上确实也了不得,见下文),反正也没事,投个简历试试吧。于
是有了我人生第一份简历——我至今还留着那份标题是“Resume”、4页的、极其丑陋的
所谓“简历”。找老师写了推荐信,买来一个大信封,投到了指定的地方,便不再理会。
我不知道负责的师兄师姐是被我的勇气打动了还是被我的无知逗乐了,我居然收到了面试
通知。然后在某个早晨,穿着运动服的我端着北大的地图找到一个叫“临湖轩”的地方,
第一次参加北大的面试(其实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时候面试过一次,不过那个时候还不是
北大的人)。估计是因为英语比较好的缘故,居然通过了一面。二面是小组讨论,一个穿
T-Shirt的小孩(我)加4个师兄师姐,我也不记得自己说了什么,反正结果是通过了。三
面是跟项目负责人见面,一位香港的教授。好心的师兄悄悄提醒我——要穿正装。于是拉
上女友去当代买了有生以来第一套正装,跟“机器人”似的(女友原话如此),把西装所
有的纽扣都扣上(那个时候不知道西装应该怎么穿,现在后怕,幸好没有买8颗纽扣的西
装……)去参加三面,居然又顺利通过了。

发表于2013-01-06

最后剩下6个人,除了我这个小孩以外都是师兄师姐,在农园3楼的某包间中和往届参加项
目的学长一起吃饭。当时的我真是年少无知,后来才知道,那天10多个人中有2位后来去
了Morgan Stanley,1位去了Goldman Sachs,2位去了BCG……(偷偷说,当年的小孩现在
到McKinsey了,也算没有给师兄师姐丢脸)
吃完饭,收到邮件——“今年你被拒了,大一的学生参加不适合我们这个项目,让你来吃
饭是为了让你对这个项目保持兴趣。非常欢迎你明年再申,为你保留机会。”郁闷了很久
很久,没想到当年是这个项目最后的一年……算是一个遗憾吧。
不过认识了这么多师兄师姐算是我大学最宝贵的收获。后来这些好心的师兄师姐都不断地
指点我,我终生感激他们。

发表于2013-01-06

2006年4月,在大牛师姐(现在Morgan Stanley)的介绍下和女友一起加入刚刚成立不久
的北京大学SIFE团队,成为presenter,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大区比赛。第二次穿西装,
知道了KPMG和HSBC这些公司,知道了原来business world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参加决赛
,第一次去上海,远远地望见KPMG亚洲的COO、HSBC中国的CEO等真正的business leader
,觉得自己还有那么多需要做。
2006年5月,申请亚洲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主席团,成功,被任命为人权理事会主席。
2006年5月,在大牛师兄(现在Morgan Stanley)的照顾下加入了第一届“京论坛(JING
Forum)” ,成为两个大一代表之一(另外一个是高中认识的老乡,现在的SICA主席,
呵呵)。
在光华楼地下一层005教室中一遍又一遍地排练presentation,通宵跟着师兄师姐们改PP
T。开始上联合国网站看那些条约,开始参加模拟联合国会议的规则培训。尝试着查阅那
些中国和日本环境问题的资料,似懂非懂地读着……不再通宵K歌,不再无所事事,没有
再去过未名湖。开始忙碌,开始喜欢上这种充实的生活。

上一页|1|2|3|4|5|6|7|8|9|下一页
/9页